日前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(2022年版)》(以下简称《大典》)修订终审通过。本次修订后,《大典》净增158个新的职业,职业数达到1639个。此外,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,首次在《大典》中增加对数字职业的标识。
据了解,1999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,填补了我国职业分类工作的空白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、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,社会职业构成和内涵发生较大变化,2010年底,启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第一次修订工作,历时5年,颁布了2015年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》。
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刘康介绍,近年来,经济结构持续优化,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层出不穷,职业变迁加速,新职业新工种不断涌现。为适应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需要,更及时、全面、客观反映现阶段我国的社会职业状况,参照国际上职业分类修订调整的惯例和做法,2021年4月启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第二次修订工作。
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、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任吴礼舵介绍,本次修订主要是基于统一性和灵活性、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原则前提下,对2015年版大典进行修订。修订过程中力求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变化,科技创新、技术进步、产业升级对社会职业带来的一些变化。
吴礼舵介绍,这次修订过程中把近几年新颁布的74个职业纳入到大典当中。同时,围绕制造强国、数字中国、绿色经济、依法治国、乡村振兴等国家重点战略,比如围绕制造强国,把工业机器人操作员和运维人员纳入大典当中。根据乡村振兴的需要,把农业数字化技术员和农业经理人纳入大典当中。“经过这些调整之后,与2015版大典相比,在保持八大类不变的情况下,净增了158个新的职业,现在职业数达到了1639个。”吴礼舵说。
此外,还对数字职业和绿色职业进行了标注。吴礼舵介绍,这次共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,占职业总数的6%。同时,延续2015年版大典对绿色职业标注的做法,标注了134个绿色职业,占职业总数的8%。这里面,其中既是数字职业也是绿色职业的,共有23个。这也反映出数字经济和绿色产业带来的职业变化。
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委员会委员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李金生介绍,2015年版大典颁布后,专业技术人员大类也就是二大类已经发布了15个新职业,包括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智能制造、工业互联网、虚拟现实、区块链、集成电路、机器人、增材制造、数据安全工程技术人员等。这次修订还增设了密码工程技术人员、碳管理工程技术人员、金融科技师等29个新的职业。
“这些新增的职业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,面向经济主战场,面向国家重大需求,面向人民生命健康,紧跟时代发展步伐,为新兴领域、新兴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了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。”李金生表示。
其中,专业技术人员大类这次新增的职业主要是集中在数字技术领域,特别是专门增设了数字技术工程技术人员小类,下设13个数字技术职业。“下一步,将以新职业为重点,加快开发制定职业标准,促进职业标准与人才评价深度融合。以数字技术为重点,深入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,组织规范开展培训和评价工作。在各地试点的基础上,探索在新职业领域新设职称评审专业,提供职称评价服务,为新职业群体搭建更加通畅的职业发展通道,服务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”李金生说。